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正文

新闻动态

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举办青马杯“思政+” 创新创业融合大赛训练营

责任编辑: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日期:2025-11-03

文:谢活新  图:李佩如

为深入推动“思政育人—专业育人—实践育人”同向同行,促进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实践深度融合,赋能参赛学生团队,2025年10月2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青马杯“思政+”创新创业融合大赛赛前训练营在广州校区创新楼315会议室与肇庆校区6号楼304教室同步举行,通过线上平台实时连线。本次训练营面向成功晋级决赛的10支学生参赛团队,采用“工具工坊+路演实战+导师门诊”的三阶赋能模式,旨在全方位提升项目的思想深度、商业价值与现场表现力。

训练营伊始,资深专家李显意先生开展“工具工坊”主题培训。作为广东省产教融合促进会副会长的李显意先生,是一位拥有十余年双创与产教融合研究经验的资深导师。他为参赛的学生团队成员们系统讲解了“商业模式画布”与“社会价值画布”的双轨模型,通过案例剖析,指导参赛团队如何将社会价值、思政元素与商业逻辑有机融合,构建一个既有明确价值主张又有社会贡献的可持续性项目框架,帮助参赛团队从顶层设计上完善方案。

接着10支晋级团队依次进行了紧张的5分钟路演与3分钟答辩。项目覆盖乡村振兴、文化传承、社区服务等多领域,从“智护银龄平等康养——打造社区健康服务新势力”“织梦山河——校园旧衣循环与青年思政实践公益工程”,到“赤红南江——马克思主义文旅赋能计划”,各团队围绕项目核心内容进行了精彩阐述。

每支队伍路演后,思政导师许磊磊老师与创业导师王怡时进行双线点评。许磊磊老师从演讲表现力、思政元素融合度切入,强调项目需体现政治性、时代性与育人价值。他结合自身企业实战经验,指出“思政+”项目应避免生硬嫁接,需将红色基因自然融入解决方案。人工智能学院王怡时老师则结合其多次指导团队在“挑战杯”、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顶级赛事中斩获佳绩的丰富经验,从产品聚焦、技术落地、商业模式、市场潜力等维度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务实点评,提供了宝贵的优化路径。答辩环节气氛热烈,有效锤炼了团队成员在高压环境下精准表达、敏捷应对的能力,为决赛现场的稳定发挥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本次训练营通过“演练-诊断-重构”的闭环设计,有效提升了决赛团队的综合竞争力。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赛事为纽带,搭建“思政课程”与“课程思政”对接平台,探索“价值引领-能力培养-成果转化”的育人新路径,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贡献力量。

(审核:莫锦陶 姜波 邹宁军    编辑:赖俊锋)

粤公网安备 44011802000240号

粤ICP备17051289号 版权所有:广州华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校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增城荔城街华商路一号

联系电话:020-82660113 邮编:511300